读史书有感
一、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是胜利者的统治者写的,有胜利者写自己的历史,多说好话(如唐朝写唐史),有后来者写前人的历史,多说坏话(如唐朝写隋史)。 历史一般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和记录的,他们会选择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件和表现来记述历史,同时会忽略或歪曲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这种做法旨在加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使自己看起来更加出色和成功。
以中国历史为例,许多朝代都有自己的正史和别史,比如唐朝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明朝的《明史》等。这些正史和别史都是由当时的统治者或者由统治者指定的官员来编纂的。它们都包含了很多对当时政权有利的事件和人物的记载,而那些不利于政权的事件和人物则被省略或者掩盖。例如,唐朝编写《旧唐书》的时候,对唐朝第二任皇帝李世民的评价非常高,但对李世民的儿子李建成的评价却非常贬低。又如《明史》对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的评价非常高,但对朱元璋的儿子朱标的评价却非常贬低。
唐朝编写的《隋书》对隋朝的评价很差,而唐朝的《唐书》对唐朝的评价却非常高。但在后来的明清时期,历史学家又有不同的观点,对唐朝和隋朝的评价有所不同。
历史经常被用来为当今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提供参考,但其本身也是一种人为的选择和解释,需要综合多种历史资料和观点来得到一个全面的历史画面。
二、史书中对普通民众的描写很少
普通民众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占99%以上,但在史书中不过寥寥数语。
史书的作者通常是当时的权贵、学者、文人等人物,这些人都是处于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不了解。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成就,而对于底层百姓的生活却不太在意。
史书的撰写往往是为了宣扬和弘扬当时的统治者和朝代,对于那些不能为历史大事做出贡献的普通人,史书作者往往不予关注。在中国古代,皇帝和王侯是统治者的代表,他们的功绩和事迹往往成为史书的重要内容。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受到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往往被淡化或者省略。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古代,也存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
三、史书也就是抢民和牧民记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牧民史,你方唱罢我登场。牧守一方就是地方官把草民当牛羊一样养好,史书,也就是牧民记录。
四、皇朝更替带来多次人口大减
每次皇朝更替,带来多次人口大幅减少。千里饿殍,易子而食都是活生生的人间惨剧。清朝到民国是例外,有赖于袁大头的睿智(他别的方面不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史书经常美化战争
战争很可怕。但很多史书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美化战争,但对草民来说,碰到任何战争都是悲剧,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都是草民。中国历史战乱居多,很少和平时期。
我用 Chatgpt 统计了一下,从秦朝到清朝,没有大范围战乱的时期总共有大约280年左右。这其中包括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永平盛世、唐朝的开元盛世、宋朝的治平、元朝的至治之治、明朝的永乐年间、清朝的康乾盛世等历史时期。
六、从来没有对制度进行过反思
草民一直做着三个梦:一是明君梦,总想有个好皇上;二是清官梦,没有明君,只能盼清官了;三是侠客梦,没有明君和清官,就想着出侠客,把狗皇帝狗官都杀了。从来没有做过制度梦,从来没想过一个好的制度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改不了奴性,到现在也是如此。
七、我认为相对较好的朝代
作为草民看史书,我不关心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历史,我更关心普通草民的生活,草民生活好的朝代,就是好朝代。我认为好朝代只有两个半,春秋时期、北宋,还有半个是北洋政府时期。